首页 >> 文学 >>中国新诗会 >> 大运河赋
详细内容

大运河赋

时间:2025-03-29     【原创】   阅读

大运河赋

(以“可爱家乡,敦厚淳朴”为韵)

文/王一如

国有运河,天工壮阔,人力宏恢[1]。由史之沉坚实,以人之淀厚敦。技艺求精,可登筑构之榜;方谋夺势,当举漕河之魁。

夫其古港张家,孤桥萧后[2]。风飒飒而铃遗,影翩翩而塔旧[3]。炊烟始起,水波之碧如凝;战火曾燃,城壁之黄如锈[4]。矢志军民,嚣狂敌寇。虽无力于强争,剩尽心于苦斗。朝空坝毁,开河之水虚残[5];国立闸修,过海之流雄厚[6]。

辄以庙殿宫城,西辞帝阙;牌楼曲苑,东走天津[7]。逐青杨而寻径,趋绿柳而洗尘。山高仙至之闲居,土风客栈;水浅龙游之陋室,民俗官屯[8]。讶双塘之兴建,思独口之崩沦[9]。陡见九河之泄,惊呼一闸之臻[10]。三泛即淹,自起横流之峻;几疏终散,当归阔水之淳[11]。

已而缓缓闲情,徐徐老态。凭汲水而耕锄,寄分流于灌溉。前头献县,镶金之联踟蹰;侧畔沧州,铸铁之狮眷睐[12]。杂草蔓连,乱花迭代。西风与古道已非,老树与昏鸦仍在[13]。村桥倒影,倾孟頫而留吟;岸树斜阳,见真卿而偏爱[14]。

诚是河北之风坦荡,山东之景非常。九度弯漕之镇,四处阔港之仓[15]。近郭人烟,多愁于何处;新寒雪雨,不寐于他乡[16]。安知深宫静,故纸芳[17]。武城流物,衡水通商[18]。河间弛缓,渡口繁忙。近旅通而运客,远行卫而输粮[19]。同袍兄弟于梁山,遥瞻水浒;各路英雄于阳谷,直入田庄[20]。遇黄河则漶漫,依青草而扬长[21]。

时复台庄渔火之辉,邳县桃风之淑[22]。问破堤乱水之冲,闻改道狂流之覆[23]。旧日如烟而楚凄,今时似画而丰郁。往来街巷,作坊会馆乃连绵;迎送窑湾,货栈商行乃立矗[24]。可谓尽繁华,留质朴。南邦北地,佳丽胜光;北马南船,舍舟登陆[25]。临洪泽而争游,下邗沟而竞逐[26]。半亩僻地,弱孤之墓朱凋;三月烟花,纤瘦之湖锦簇[27]。又赏姑苏之吴歌,还寻锡惠之越曲[28]。

俄而天连水雾,水映天霞。修铁闸而过舶,建石桥而行车[29]。吟诗于院塔夕阳,千池菡萏;作画于楼台烟雨,百里蒹葭[30]。惯见空山,悠遐草树;常行湿地,奔放鸥鸦。经广济而恋竹,抵拱宸而观花[31]。讶三塔之风姿,欢娱灯火;迷一城之文采,美好人家[32]。

畴能兵事正宜,商功堪可。承国运之深依,载民生之重荷。将磊落轩昂之躯,映从容慷慨之我。尔则一渠琢凿,方知古国之辉煌;九派穿连,足识吾乡之巍峨[33]。

【注释】

[1] 大运河既有天造地设的基本水道,又拜秦汉以来勤劳智慧的人力所建。

[2] 运河北端有一古码头在张家湾,附近有萧太后桥。

[3] 运河北端以通州塔为起点,塔上挂满风铃。

[4] 张家湾古城下,清军与英法联军发生多次战斗,最终失利。

[5] 朝空:朝廷空虚。因疏于年修,大运河北京段一度形同虚设。

[6] 过海:运河在北辰出入海河。

[7] 运河出北京先到牌楼林立的杨柳青镇,然后入天津。

[8] 陈官屯,风土人情朴旧,其运河纪念馆布展优雅。

[9] 双塘,津郊美丽名村,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数双塘”。独口,指大沽口,设炮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触即败。

[10] 九宣闸,控制天津多条水道的闸门。

[11] 喻九宣闸功能,出自李鸿章运河靳官屯碑记。

[12] 献县纪晓岚故居有名联,沧州最著名是后周铁狮子。

[13] 出自元代马致远。东光县有马致远碑记。

[14] 吴桥古镇,有赵孟頫、颜真卿等名人题匾。

[15] 德州运河多弯,有四大漕运码头。

[16] 出自康熙路过漕仓的题诗。

[17] 德州有西汉董仲舒读书地,曾三年不出门,被后人称埋头于故纸堆。“故纸堆”最早出自朱熹《答吕子约书》,云“岂可一向汩溺于故纸堆中”。

[18] 运河在德州以下,一岸为武城,一岸为衡水。

[19] 临清段分为二条运河,一为会通河,即“通”,另一为卫河,即“卫”。

[20] 阳谷,武松故乡。田庄,即田庄桥,进入东阿的要道。

[21] 运河出入黄河一段,水路散乱。漶漫,意迷茫散乱。

[22] 台庄,即山东台儿庄。邳县,在苏北,今称邳州。

[23] 黄河历史上改道千余次,大肆祸害鲁苏百姓。

[24] 窑湾古镇,有千年历史的货物集散地,商家众多。

[25] 出自留在淮河边的乾隆诗句“便觉景光非北地,行看佳丽到南邦”,以及碑文“南船北马,舍舟登陆”。

[26] 洪泽湖和古邗沟,运河在苏北的主要通道。

[27] 扬州有隋炀帝陵和瘦西湖。

[28] 姑苏指苏州,锡惠指无锡。

[29] 从苏南至浙江一带,桥闸甚多。

[30] 乾隆六下江南,八上嘉兴南湖烟雨楼,吟诗作画颇多。

[31] 广济、拱宸,运河桥名,在杭州。其中拱宸桥为运河终点标志。

[32] 三塔,指雷峰塔、保俶塔和六和塔。一城,即杭州城。

[33] 古称中国繁杂水系为九派。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水系贯通一气,故称“九派穿连”。

摄影:张明贺等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网站支持 | 管理登录
https://mp.weixin.qq.com/s/N96sz7XQEqgra-bp5nGMvQ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