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诗歌大赛 >>类乌齐牦牛 >> “牦牛”产业奏响“新牧歌”
详细内容

“牦牛”产业奏响“新牧歌”

时间:2024-12-23     作者:张军停【原创】   阅读

牦牛”产业奏响“新牧歌”
文/张军停


一提起牛业养殖,我们经常会想到大草原上成群的牛儿悠然自得的画面,令人神往,北方草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自然环境。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不同的水土养育了不同品种的牛。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类乌齐牦牛是当地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老百姓辛勤培育的结晶,它是大自然的慷慨赋予,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各种综合条件下出现的优良品种。

类乌齐,藏东明珠。“西藏小瑞士”“昌都后花园”,类乌齐名不虚传。雄奇的雪山峡谷与高原草甸相拥,澜沧江系(紫曲、格曲、昂曲三大河流)的奔腾江水百转千回,紫曲河国家湿地公园美仑美奂,大自然的杰作为这片土地赋以诗意和远方。

来到类乌齐县,汽车穿行于峡谷之中,平静的河水蜿蜒流淌,高耸的群山间牛羊成群。走进类乌齐,目之所及皆风景,成群的牦牛随处可见。这里是西藏的“牦牛之乡”。具有超强识途本领的牦牛,在丛山峻岭之间如履平地。牦牛们悠闲地吃起草,庞大的身躯缓缓地驱动向前,短促的四肢匀速挪动。

峡谷中潺潺而下一条清流,成群结队的牦牛散落在两岸,山泉水滋养出了大山深处最鲜美的水草,牦牛们一个个被这儿的水草滋养得油光发亮。尤其是那些雄性牦牛,一个个野性十足,也帅气十足:隆起的肩膀、威猛的头角、像马尾一样猎猎生风的尾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对于藏民族而言,拥有一群健康的牦牛,胜过拥有金山银山。雪域牧人的生活饮食很简单,除了风干牛肉,就是青稞糌粑和酥油奶茶,所以,牦牛即是他们“最亲近的家人”,也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多少年来,牦牛与牧人相依为命,几乎承载了草原百姓的全部生活与文明。可以说藏民是全世界最环保的民族,他们始终和牦牛以及其他动植物是共生关系。他们的生活根本不可能离开牦牛的扶助,牦牛负载着高原人太多的希望,他们因为有牦牛的陪伴和扶助,才度过了一个个飞雪弥漫的艰苦岁月,才迎来了一个个花香草绿的春天。

在藏族人眼里,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这样说:“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均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在藏族的民间传说中,天神之子聂赤赞普从天而降,成为吐蕃的牦牛部主宰,牛头是牛灵魂的寄主,是整个牦牛精神的象征,也是神灵尊严及威力的标志。在高原很多地方,牦牛头被当作装饰,挂在大门、墙上或摆放在屋顶,甚至在屋宅、墙角、山口、桥旁、玛尼石堆和寺院祭台上,也能看见供奉的牦牛头骨。

牦牛活着是高原之王,死后也是全身为宝的精灵。牦牛肉,无论鲜肉还是风干肉,都是藏族人的主要肉食;牛毛可以捻成线织袜,或制成牧民移动的家——帐篷;牛皮是古代藏族人制作渡河皮筏的主要原料,也用来制作皮靴、剑鞘、盾牌、皮袋;牛骨,可以做成念珠或其他工艺品;牛的骨髓,熬成汤后是补钙的良药。

类乌齐牦牛放养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类乌齐县天然牧场中,牧民们从古至今一直沿用最古老的牦牛“放牧”办法。类乌齐牦牛肉,作为西藏类乌齐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类乌齐牦牛食用100余种高原中药材,食用黄盐,以“原生态、纯天然、全绿色”、膘肥体壮、口味浓郁、营养价值高而享誉区内外。类乌齐牦牛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同时具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特点。

作为“高原之舟”,牦牛为类乌齐的生态标签加持了灵动的色彩。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部的类乌齐县,是昌都市下辖县之一,藏语意为“大山”。类乌齐县平均海拔达4500米,年平均气温26℃左右,在适宜的光照与降水条件下,这里形成了一片片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区,孕育了类乌齐牦牛这一独特品种。

产业兴,则经济兴。类乌齐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这里草场丰美,牦牛数量繁多,牦牛肉品质高,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了解,类乌齐牦牛具有肉质、牦牛产业是类乌齐县的主导产业。2016年,类乌齐牦牛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类乌齐牦牛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如今,类乌齐牦牛全产业链已显露雏形。

有这么一种说法:世界牦牛看中国,中国牦牛看西藏,西藏牦牛看类乌齐。类乌齐俗称西藏“小瑞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泉水潺潺,青草萋萋,类乌齐牦牛就在这里过着悠闲自由的生活。由于类乌齐的牧民们从古自今一直沿用了最古老、最原始的“自然放牧”。因此,类乌齐牦牛保持了“原生态、纯天然、全绿色”的特点,牛肉肉质致密鲜嫩、脂肪含量高、口感好口味浓郁、营养价值高等特点,被专家论定为全国最纯的牦牛群体。

对于牦牛,《山海经·北山经》有记载:“侯之山,有兽焉,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或曰旄牛”。近年来,类乌齐县提出“保种-扩繁-育肥-加工”的牦牛全产业链模式,从饲草种植到牦牛育肥,从牛犊出生到成牛出栏,从自主经营到就业分红,类乌齐牦牛全产业链在助农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牦牛产业不仅是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也是助力实现类乌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类乌齐牦牛浑身都是宝。利用无菌屠宰生产线对牦牛进行分解后,上脑、里脊和眼肉等产品可以进入中高端商超,牛腩和牛腱子等则主要进入餐厅和集采市场。牛皮可以做成皮包,牛毛可以做成地毯、服装。这样可以实现类乌齐牦牛的价值最大化。

牦牛肉的肉色较深,呈深红色,肉质纹理粗糙;普通牛肉的肉色较浅,呈鲜红色,肉质纹理较细腻。牦牛肉的脂肪较少,肌肉纤维粗糙,因此吃起来口感比较柴,肉质较硬,比较有嚼劲,因此我们常看到牦牛肉被做成风干牛肉或牛肉脯出售。脂肪和瘦肉比例较均匀。肌肉纤维相对细腻一些,吃起来口感比牦牛肉嫩,膻味也没那么重。牦牛肉口感较柴,肉质硬;普通牛肉口感相对嫩一些,膻味也没那么重。牦牛肉 和普通牛肉相比,牦牛肉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蛋白质含量相对高一些,当中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也比普通牛肉多。此外,牦牛大多生长在海拔高、环境污染较少的地方,喝的是冰雪融水,吃的是草原上没被现代工业污染的草,因此营养成分也会更加丰富。 牦牛肉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较丰富,从这个角度看,营养价值高于普通牛肉。

写好“牛文章”, 做强“牛经济”,过上“牛日子”。牦牛,是类乌齐特有的“风景”,喝着高原雪山甘泉的牦牛,托起村民致富梦,也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牛力量”。有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在雪山之颠,类乌齐的经济发展正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作者简介:河南郏县李口镇张军停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网站支持 | 管理登录
https://mp.weixin.qq.com/s/N96sz7XQEqgra-bp5nGMvQ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