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禅——安静的沉思时间:2024-07-25 禅单从字面意思解读:天地间,一人独立,手持祭祀品,仰望上苍,渴望得到上天的警示... 那么,我们假设在最初可与天地通灵的部落里,人们认为自然万物变化之规律都来自神明的思想,神明的行为。当人类出现无法面对的地质灾害时,部落先知首先开始了对人类思想的全新思考,对人类行为的自我反省。于是在‘人类需要存活于天地间'的伟大前提下,在人类的茫然无助中,祭祀神明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克服恐惧的基本条件。 禅本是梵语音译,原意是“安静的沉思” 若从此角度来讲,禅并非只有部落先知可以去感悟了,任何人都可以去领悟心中的禅意了。如何领悟,以何种心态去领悟,自我领悟到的是否又是禅意? 那今天我们就去繁从简,抛开复杂的,高深莫测的,只谈“安静的沉思”。 若说沉思,必然需要场合,需要静下心来。 人们普遍认为在繁华的喧嚣里心灵得不到安宁,也就是无法做到心静。所以渴望远离喧嚣,渴望心灵独居一隅。 那么哪里才是心灵安静之地呢,才是属于人们‘安静的沉思’的地方呢? 我想安静之地应该是一处无人打扰的地方,是可以让人心情愉悦,能够豁然开朗的地方。 这地方随处可见,却又随处不是它。或许它会在蓝天白云里,或许会在花开花落里,或许会在一叶孤舟上,又或许都不在。而这在与不在取决于自身。 如何判断在与不在,那就要看是否融入其中,是否此刻你就是万物之一,是景中一员了。而融入其中大约就是放空心灵的沉思吧。 既然说到万物之一,我们不妨顺着这个思路延伸下去…… 万物生存之法则需回归本质,那么我们就从天地初始开始设想,从中我们发现人虽立足于天地间,却不是天地之间唯一的产物。 人属于万物之一,万物要在天地间和平共存必然有其发展之规律,遵守之法则! 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将所有万物当做人来看待,我们再去看花开花落,你会领悟到什么?是否此刻你会懂她,我想这就是悟。简单地从万物之中的悟。 那么我们不妨在升华下,找个最普遍的蚂蚁来探讨下,我总好奇这小小的生灵你来我往不会相撞吗?那其中的奥妙又在哪里?这就是生存的规律,即使再渺小的生物,也有它们的一套行为准则。那么你呢,从这里又领悟出什么道理? 接下来我们尝试融入未知里,比如在平静湖面上,你站在一叶孤舟上,你会感知到什么呢?是否会发现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神秘力量?这一系列的感知就是“安静的沉思”。 好了,现在我们回归主题。 你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主题,思绪可以偶尔放飞,但主题才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所以放空心灵后,安静的沉思过后,人生还是要继续,不同的是,我们在一番领悟过后,变化的是个人的心态,而在这变化的心态里是否会多了些面对事物的平和,面对生活的坦然:是否让身心如释重负,是否可以做到再次轻装上阵...... 所以禅大约就是不同时期,不同经历下,你所体会到的人之本心了。 ![]() 上一篇凡鸟飞歌下一篇杨友明原创 帝台春·游留园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