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灯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小草园地》隆重推出贾永红先生的一篇散文《游灯笼》音频佳作,以飨读者!让大家从作品中与主播“山花烂漫”的倾情诵读中,去领略作者儿时在故乡的元宵佳节之夜,那些有关游灯笼的有趣故事及现在的心绪情怀。 文/贾永红 民间张灯结彩,欢乐喜庆,百姓自发。城市灯亮霓虹,彰显政绩,全是自夸。 在我们庄子上的大场里,一群孩子挑着灯笼正在攀比炫耀,火红的火蛋蛋灯笼、小兔子、小公鸡灯笼,谁家还糊了一个老黄牛灯笼,突然,一阵风吹倒了灯笼里的蜡烛,灯笼着火了。我们拼命地灭火、拼命地救火,拼命地喊:“灯笼着火了,灯笼着火了!”一下就惊醒了,原来是在梦中! 灯笼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工艺品,是热闹喜庆的象征。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新年挂上灯笼便可营造一种喜庆欢乐的氛围。 游灯笼是民间年俗,更是我们小时候的一项有趣的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起至十七日结束。 每逢过年时,有钱的大户人家,都要准备上一盏红红的大灯笼,在大年三十夜里点燃,并悬挂于门庭或屋中,既照亮了黑夜,又给全家人带来了祥和与幸福,也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喜庆的氛围,叫“张灯结彩”。 再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六七十年代的人们贫穷落后,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唯一有的就是偶尔看一场电影。对于童年时期的孩子们,过年最有趣的莫过于放鞭炮和游灯笼了。 游灯笼,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可以一起玩的一项活动。吃过晚饭,在大人们的帮助下,每一个孩子,手里都提着一个彰显个性的灯笼。先开始在自家的房间游,后来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门口游。然后,在邻居的家里门前游动。一个二个三四个聚在一起,再后来,在整个庄子开始游。那时候,我们男孩子爱欺负女孩子,看谁挑的灯笼比较好看,就千方百计的想办法使坏,让她们的灯笼先起火亮了,有时还故意吹灭或砸坏人家的灯笼,惹的小女孩,挑着吹灭的或烧坏的灯笼哭着跑回家,我们却在偷偷地笑。 那些年游灯笼,沟东的可以跑到沟西来;沟西的也可以跑到沟东去。我们男孩子有时候还会藏在半路上截道,专门搞破坏,想方设法地吓女孩子。有时候也会骗着她们,让她们自己把灯笼弄起火;有时候还会故意地撞她们一下,让灯笼起火;更有甚者,藏在暗处,扔个石头过去或用弹弓打灯笼;一句话,不让女孩子的灯笼着火,誓不罢休似的,所以那时候搞破坏,是我们男孩子的专长,可能是因为女孩子挑的灯笼,比我们男孩子的漂亮,或是我们没有灯笼游嫉妒她们吧!有时候看见有的女孩子有大人陪着,那我们就束手无策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点滴,让人觉得有点好笑,但那确实是天真的童年,快乐的童年。 回想过去,那些年游灯笼,游的是一种开心,一种自由,一种无忧无虑。 我问妻子道:“你小时候游过灯笼吗?”妻子说:“游过。那时候家里穷,三个弟弟游灯笼,我在缸子里面点个蜡烛,端上转几个圈,也就算游过灯笼了。”这缸子,也就是铁质带把的茶缸。我望着妻子,有一种莫名的酸楚,那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常有的尴尬事情,但依然感觉很开心,比现在的孩子们开心多了。 如今,过去的木条、竹条编制的纸糊灯笼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布和塑料电子合成的“灯笼”,都不用蜡烛而被灯泡取代了。 现在孙子家里的灯笼,扔得遍地都是,而且都是带电的,各种各样玩具似的灯笼。 我问孙子说道:“走,把灯笼挑上出去游一游。”孙子望了望我说:“有病啊!谁挑着这个东西去玩啊!”我望着那些“叽哩哇啦”乱叫的现代化灯笼,自己也笑了。是啊,把这样的“灯笼”挑出去玩,满楼道的乱叫,真还成神经病了。 自制的纸灯笼,慢慢的开始失传了,游灯笼这个年俗,也慢慢的没有继承人了。现在年轻人谁还玩这游戏,都在电视、电脑、手机上趴着,但传统的习俗送灯笼一直还在延续。有一个歇后语叫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现在的灯笼,都是在家里、客厅打转转的电玩具,失去了传统灯笼的真正寓意。 过去游灯笼的人在工作,在送快递,在送外卖;如今,该游灯笼的人,在学习,在做作业,或是跟着大人在饭桌上应酬,在忙着玩手机。谁还有功夫去挑着个灯笼照亮那一片黑暗,谁还有心思去做这不打粮食的闲游。 忽然间,我感觉童真被扼杀了。这是一种社会的悲哀吗?我感觉,简单被复杂所取代,传统被现代所征服,这是人类的硬伤!然而,那却是潮流,也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望着那遍地是灯笼,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灯笼现实状况,我失意、迷茫了......如果让我再倒退五十年,我现在还会去游灯笼吗?我还会为游灯笼激动万分吗?恐怕我也不会了!因为民间一些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渐的一个一个消失,新的物品一件一件的生成。因此只有放弃,也只有放弃,才有怀念!即使是悲哀,即使是硬伤,我们也只有跟随历史发展的现实去接受。 想着即将失传的这些手工艺品灯笼和游灯笼年俗,我们能有什么要说的呢?只有去面对!传统的工艺灯笼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工艺、新科技的灯笼产品,这也不能不说,是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重回旧梦中,重游老灯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