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中国实力诗人作品展示时间:2025-01-19 作者简介:王凤立 汉族,农民。1963年生于德惠。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吉林日报•东北风》《天池小小说》《意文》《北极光》《参花》《小诗界》《长白诗世界》《流派诗刊》《太阳阁诗刊》《白银诗刊》《诗人》等报刊。作品被《吉林文学作品年选》《中国乡村诗选编》《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网络诗歌年选》《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等收录。著有散文集《月光家园》等。 那些活在记忆中的人们 (组诗) 文/王凤立 1.私塾先生二爷 我每次去德惠 必从雾开河大桥上通过 而每次踏上雾开河大桥 就能想起我的二爷 一位私塾先生 在我不满十岁那年 他选择这座桥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到现在 我也想不明白 一个村里最有学问的人 为何把自己悬挂在雾开河上 任车来车往一年年碾压 2.小脚女人三奶 三奶 一个小脚女人 走起路来 两只胳膊一张一扬 她总是颠着细碎的脚步 从屋里到屋外忙碌着 用一双灵巧的手 缝补起一个又一个 补丁落着补丁的日子 每逢过年 她总会切上一大盆白菜 再配上干豆腐 海带 用煮过肉的老汤 烩上满满一大泥盆 整整一个正月 家里没有外人 餐桌上,也就只有这么一道菜 反复熬煮的味道 浓缩了三奶的一生 今年正月 我又梦见三奶 在灶台前晃来晃去 就像皮影戏里的影人子那般轻 3.医病的大太爷 癸卯年正月 外甥女结婚 乡下老家来随礼的亲戚告诉我 族里辈份最高的大太爷走了 我先是一怔 不觉间泪水就涌出了眼眶 大太奶没到四十就去了 留下大太爷和四个未成年的男孩 凭着乡下名医的手艺 大太爷一个人 带大四个儿子 本该去城里的儿子家享享清福 可他三儿媳妇却说 老爷子离不开乡下 更离不开住惯了的土坯房 4.只属于父亲的南湖 坐在只属于父亲的南湖 我 很安静 和我一样安静的 还有隔世的父亲和祖母 天上的云 雾开河的水 和我一样 旷野空寂 忙碌的田鼠 也躲进了片刻的宁静里 唯有风 轻扶枯草 还有 尘世间的一些旧事 舒缓的阳光背后 打鱼的父亲 还有手执搬网的刘大潮 他们 坐在记忆的苔藓上 一张网 一张父亲用过的网 如荷花一样 瞬间 支离破碎 5.苦命的母亲 伏身在记忆之上 我想画一张关于母亲的画像 不用底稿 也可以画得很逼真 画背过脸去偷偷流泪的母亲 画她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 画她在老家菜园里劳作的模样 画她曾吃过三口井水的无奈与沧桑 那些日子 如撕碎的月光 落在母亲浇过水的菜叶上 散发出幽暗的光 那些陈年旧事 早已锈痕斑斑 唯有母亲 如太阳一样明亮着 在多难的岁月里从容起落 恍惚间 我看见母亲的背影 在初秋的夜色中 被风吹起 象绢纸一样薄 像月光一样轻 记忆的风啊 你吹走了什么 你想要吹走什么 6.能干的幺婶 一头担着星星 一头担着月亮 走在乡间的土路上 女人的温柔 通过细细的井绳 融入水中 善良的眸子 满含喜悦的波光 柔情似水的劳动 让每一个干裂的嘴唇 充满感激和渴望 汲水的女人是我三婶 她那熟悉的动作 让我热泪盈眶 静寂的夜晚 我梦见了辞世的老娘 身披一片月光 小小说红色精典三题 1.四爷 无际的沃野,古树参天,浓荫覆地。一条小河悄无声息的流着。这里,既无名又无路,渺无人烟,只有飞禽走兽。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打猎来过此地,并在这条河边儿饮过宝马,于是,这里便有了灵气,人生人,人养人,也就成了镇子,镇名便叫饮马河。 甭说,饮马河果真有灵气,民国年间,这里还真的出了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黄秀才 ,秀才行四,人称四爷。 四爷不但文章做得好,画画更是一绝,就连京城的文人雅士也经常光顾四爷的府上。 小凤是四爷的学生,后来就嫁了四爷。 小凤是大户人家千金,可偏偏爱上了穷得只有文章和书画的四爷,小凤人长得漂亮,站在四爷身边,嫩的像水葱似的。 那年,一群鬼子闯进镇里,他们强迫镇子里的男人到河滩旁修建据点。不久,三座阴森森的炮楼在小镇旁边耸立起来。 鬼子兵的头目山田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他尤其嗜好搜刮名人字画。他从保长那得知,镇内竟有这么一位奇人,顿时来了兴致,便命令保长赶紧把四爷带到据点里来。 山田令人备好了纸墨,当保长把四爷带到据点来时,那张肥胖的脸上露出了狡猾的笑容,说:“你的给我画一幅画,我的大大的赏你!”四爷听了,晃动着他那瘦小的脑袋瓜,只是傻乎乎地笑。山田面露凶相,威逼道:“你的不画,死了死了的!”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腰间拔出一把寒光闪闪的战刀,在四爷的脖子上比划了两下。四爷吓得双腿发颤,“扑通”一下瘫坐在地上,眼睛一闭,就再也没睁开。 保长见罢,赶忙把四爷的太太小凤押到了据点,并讨好地对山田道:“太君,她的画的大大的好!” 山田把战刀横在小凤的脖子上,强行让小凤为他作画。 小凤连看都没看山田,自负从容,凛然一笑,饱蘸浓墨,挥毫如飞。 不一会儿,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便跃然纸上。 山田两眼如木鸡。继尔,恼羞成怒,猛地抽出战刀,直向小凤刺去…… 当晚,保长为山田摆酒压惊。 那晚的月亮很圆,据点上的压惊酒一直喝到深夜。 第二天,镇子里出了件大事,山田的人头被挂在了镇中的那棵老槐树上。 从此,镇上再也没人见过四爷。 2.铜锁 “抬回去,准备后事吧。”那个瓜籽脸留着银白胡须的郎中无奈地摇着脑袋。 没办法,人们只好把爹抬回西大洼。 爹躺在床上,双眼紧闭,气若游丝。 奶坐在爹的床头,那个叫春儿的男孩偎在奶的身边守护着爹。 春儿打小没娘,春儿的娘生下春儿后就撒手归西了。奶似乎把最后的一丝希望压在了春儿的身上。奶说,给春儿讨个老婆,给他爹冲冲喜。 春儿才17岁,他从未想过这么早就讨女人,可是为了救爹,他什么都依着奶。 那天中午,春儿便和一个未曾谋面的女孩行了大礼。春儿被人从爹的病榻前拽开,胸前戴着一朵碗口大的红绸大花。手心里塞进一条红布条,布条的另一头连着那个女孩。 春儿木讷地捏着红布条,扯着那个女孩迈出爹的卧室。 “春儿,你爹不行了。” 春儿扔掉红布条转身冲进卧室…… 料理完爹的后事,春儿对那个女孩说,“ 爹没了,家也没了,你回吧。” “我家收了你的彩礼?” “回吧,回吧。” 奶被姑姑领回了家,没处安身的春儿参军成了一名抗联战士。队伍上很苦,大人都受不了,年少的春儿受得了,风餐露宿,酷暑严寒,春儿从不叫苦。 在队伍里长大的春儿,听到枪声就兴奋,托起枪把子手就痒,打起仗来只知道往前冲。两年后,春儿成了抗联的一个连长。 暮秋,春儿带领的那个连,在山坳中与日本鬼子一个中队遭遇。两天两夜,枪炮声震荡着山谷,硝烟熏黑了黄土。 在这次恶战中,春儿负伤住进了战地医院,肩膀上还镶嵌着一块炸弹片。 医院的麻药用完了,伤又不能拖延。春儿对医生说:“快,挖吧!” 春儿嘴里咬了块毛巾,汗水小溪般在春儿脸颊上流淌。被疼痛扭曲面庞的春儿,顺着为他擦汗的小手,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那不是为爹冲喜的那个女孩吗?”女孩也认出了春儿…… 敌机又来轰炸了,一发发炮弹在医院的旁边轰然炸响。人心慌乱,形势危急。“快,马上转移。”院长带领大家向后山奔去。 一阵更加猛烈的轰炸压了过来,倾刻间,那个临时的医院就笼罩在炮火之中。 硝烟散去,春儿从尘土中抱起血肉模糊的女孩。 “醒醒,醒醒啊!”春儿焦急地喊着。终于,女孩睁开了双眼,双手吃力地从脖子上取下一把铜锁。 铜锁在太阳下闪着金光。春儿知道,这是他家的那把长命锁,奶戴过,娘也戴过。 春儿拿起铜锁,把它重新戴在了女孩的脖子上。 女孩依偎在春儿的胸前,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最后一丝微笑。 3.遥远的山 她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家闺秀,因此她的“出格”就更让人琢磨不透。事先一点迹象也没有,她的亲人也不知道。可她竟把“私生子”生了出来。 一个名声显赫的家庭,出现了这样见不得人的事,实则大逆不道。她知道自己无法再呆在这个家里了,于是她从省城搬到了很远的乡下,她的父母也与她断了亲情。 这里酷似一个世外桃园,周遭的人们对她的事一无所知。他们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淡安宁的生活。 她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姑娘,人又生得美貌,很快就和乡下人融在一起。她勤快,心眼又好,村里人都很喜欢她,只是一些妇人常在私下里议论她,让他们不解的是,这样的好人怎会干“那种事儿”,所以妇人都看紧了自家的男人。 这年冬天,夜半更深,她听到有人在敲窗子,轻轻地,轻轻地。起初,她以为村里人有急事,需要她帮助,于是披衣下床,点亮灯,她看到了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不由一怔。她明白了,但她并不慌张,也不感到委屈,只是把衣服裹紧一点,把灯拨亮一点,把门关紧再插上门栓。 敲她家窗子的人都是村里的男人,有家室的没有家室的。他们都想从她身上沾到一点女人的好处。每次,她都用同样的方法回绝了。 她的窗外是菜地,是她当初从父母那搬出来后,一棵棵种下的。不知不觉,一双又一双男人的大脚在那里停驻,踩踏,菜都烂了,篱笆也扒坏了。 村里的妇女们都恨,恨她勾引了别人的男人,男人则猜测,许多人从她那得到了好处,吃亏的只是自己。于是已经到过她窗下的,又尝试第二次再去。本来很本分的男人,也变得不爱呆在家里,甚至 还有年长的老人晚上也去敲她的窗子。篱笆和菜园一片狼藉。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渐渐地,没人再去敲她的窗子了。她也依旧那样的生活着,平静中透着忙碌,奔波中带着欢喜。那些曾经敲过她家窗子的男人,不免对她心存一份深深的愧疚。 看那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总想知道孩子的生父是谁,她和他怎会有那样一段私情,并留下他们爱的见证。曾有人悄悄问孩子:“你爸爸呢?他在哪里?” 孩子说:“我爸爸在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一座红色的大山,妈妈说那山叫井冈山。我有许多叔叔,还有许多阿姨。” 那是个男孩,长得虎虎有生气。 当年听爷爷讲这段往事时我刚满18岁。老人告诉我。那个男孩就是你爷爷。 我很认真很庄重地望着满头银发的爷爷,望着爷爷背后的那段历史。 诗意无限,我们将会在各地合适地点,建立创作基地,欢迎有意向的朋友,欢迎沟通!联系电话:13518698823(微信同号)邮箱:911026668@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