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追梦人
徐明卉
唐卡是一种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是藏族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区的人们信奉佛教,因游牧生活的生产方式,仅依靠寺庙无法满足经常迁徙的信徒宗教生活需要。唐卡这种主要以卷轴画形式可随身携带的艺术应运而生,满足信徒宗教生活需要。西藏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产生不同的唐卡画派,主要有勉唐、钦孜、嘎玛噶赤等画派。西藏类乌齐唐卡以勉唐画派为主,产生许多唐卡画师。我在昌都见到一位青年唐卡画师卓玛,为她的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感动。
卓玛是位残疾姑娘,只读过小学。上五年级的时候,放暑假帮父亲干活,因意外事故摔断左腿,不幸截肢,出行靠拐杖。她父亲很很沮丧,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她长大了,能嫁出去就行了。卓玛虽然很不甘心,也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经常以泪洗面。
两个同学来探望卓玛,她们告诉卓玛得到一个讯息:昌都有家唐卡学校,可免费学唐卡绘画。卓玛喜爱唐卡,家里挂一幅唐卡释迦牟尼画像。父母经常带着哥哥和她对着唐卡祈愿,留下深刻印象。卓玛对唐卡有种特殊的感觉,还画过释迦牟尼像……听到能免费学习画唐卡,她产生一种巨大的冲动:去昌都学习画唐卡!
父母亲开始都不同意,让她一个人出门很不放心,何况一条腿还残疾。卓玛的哥哥大力支持妹妹的行动,极力劝说父母放手,让卓玛出去闯荡。如果学到一门技艺,能养活自己,总比窝在家里无所事事要好。父母最终被说服,同意卓玛去昌都学习……
学唐卡绘画,从临摹开始,再到学习勉唐画派的绘画技巧。这个画派造像法度精严,注重线条运用,色调鲜亮,变化丰富。勉唐画派创始人勉拉·顿珠加措不仅绘画技艺高超,艺术理论方面亦卓有建树,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阐述唐卡绘画方法。《造像量度如意宝》一直是勉唐派传人的必修画论,使得绘制的唐卡佛像在比例上达到完美,是众多画派绘制唐卡佛像的标准,在西藏之外影响也很大。唐卡画师们严格按照同一种风格规范绘制佛像,开创西藏民族标志性的绘画样式。
要想掌握唐卡绘画技艺,还要靠自己勤学苦练。每天,卓玛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她知道,勉唐派的绘画造像法度精严,尤其注重线条运用,花卉纹饰必须线条匀称精致,对佛像用深浅线勾勒,才能使得富丽多姿。想做到这些,必须把线条画好。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直到有一天,她画的线条得到老师的认可,禁不住满眼热泪……
刻苦学习唐卡绘画技艺,成为合格的唐卡画师,是卓玛努力的目标。为此,她勤勤恳恳,不懈追求。星期日都很少和同学们出去玩,在画室里一待就是半天,不停地画啊画……丹顿老师看着心疼,劝她不要太辛苦。她只是莞尔一笑,继续埋头画画。
学成毕业后,卓玛和两个同学成立唐卡绘画工作室,为唐卡绘画技艺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添砖加瓦,也解决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卓玛受到大家称赞,她用行动告诉别人“我能行”。
绘制一幅高质量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少数人为了尽快获得经济利益,用所谓“捷径”办法,粗制滥造,卓玛坚决反对。她画的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表现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神圣的佛的世界。精工细作引得很多人赞扬,唐卡生意越来越好。对购买、收藏唐卡的客户,卓玛实实在在说明不同价位的唐卡区别。普通颜料绘制的唐卡价格低,可做馈赠礼品。收藏用的唐卡价格高,用天然颜料,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她的诚恳诚实感动了很多客户,纷纷订制。因为订单多,要排到一年以后。她都如实向客户说明情况,请客户认真考虑。没有动笔画唐卡前,都可撤单。很少有客户撤单,情愿等一段时间。他们对卓玛的评价是“信得过”,这是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价值高的唐卡用天然颜料,保存时间长,不变色。很多颜料是矿物质加工的,把矿石粉碎研磨成细粉,费时费力。有人在这道工序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卓玛宁肯多花钱、多费工夫,绝不做损害客户的事。“画唐卡佛像,我心中有佛。佛让我慈悲、有善心,欺诈客户赚昧良心钱,坚决不做!”卓玛赢得赞扬,很多加她微信的客户给她发来一串大拇指图案,为她点赞!
客户登门买唐卡,卓玛会耐心地介绍唐卡常识。唐卡分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按材质分,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坚韧耐用,不易毁坏;缂丝唐卡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织锦唐卡质地多为缎,由各色丝线组成,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绘画唐卡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上,再做成唐卡,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一样;绘画唐卡用雕板印刷,为“印刷唐卡”,这种唐卡没有收藏价值……
卓玛的唐卡展室不大,挂在墙上的唐卡琳琅满目,画幅有大有小。画的佛像最多的是释迦牟尼佛,还有绿度母、文殊菩萨、如来等,佛像个个生动传神。有一幅唐卡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是对卓玛唐卡绘制技艺的认可。说到唐卡创新,卓玛神采飞扬。“我一直在尝试创新,让唐卡更适合现在年轻人的需要。唐卡不光画在布上,也画上石头上,很受年轻人欢迎。”随着她的介绍,我注意到放在展柜里的石头唐卡。画面内容更加广泛,绘制风格和画布唐卡不同。每一块石头唐卡都是她精心绘制的。被问到销路怎么样的时候,卓玛有点得意:“现在营销方式多种多样,足不出户也不愁卖。我在抖音的账户有三万粉丝呢!”她不由地笑起来,笑声爽朗,带着藏族姑娘的热情,富有感染力……
面对琳琅满目的唐卡,令人感慨。一个残疾姑娘没有非凡的毅力,没有坚守的决心,没有对唐卡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熟练的唐卡绘画技艺,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多,这么精美的唐卡作品。要花费多少心思,要下多大的功夫啊!自强不息的西藏精神激发巨大能量,在卓玛身上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类乌齐年轻一代唐卡画师敢于突破,勇于创新,推动唐卡绘制技艺不断跨上新台阶。
这些年,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做了许多工作,唐卡画师是受益者之一。他们对绘画技艺精益求精,影响越来越大,唐卡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很多年轻人学习唐卡绘画,促进唐卡事业繁荣昌盛……
从卓玛身上,从她绘制的唐卡上,我看到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精神。卓玛靠奋斗走出自强之路,像雪域雄鹰排除艰难险阻,展翅高飞!
作者简介:徐明卉,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电影家协会会员。在《啄木鸟》《山东文学》《小说月刊》等发表文学作品多篇。《老壶》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广播剧征文一等奖(播出)、散文《张坊,柿子红了》获北京广播电台征文一等奖(播出);电影剧本《养猪姑娘》《难逃惩罚》获浙江省电影文学“凤凰奖”二、三等奖(两届)。散文《鼓声悠悠》《走进历史深处的背影》获山东省作家协会征文优秀奖(两届)。《真诚忏悔》获第六届台湾新月文学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