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乌齐,牦牛诗(组诗)
文/蜀乾尔
类乌齐牦牛头骨伴我牧梦
要怎样的一头类乌齐牦牛
才能顶破青藏凛冽的风
踏破九十九道拐似的路
突破重重的雪山和迷雾
拱破青石板似的天穹
撞破天花板似的墙头
并一声暴喝
一头钻进我梦中
蹭尽毛发和血肉
似有,还若无?
初识类乌齐牦牛
德青颇章、益吉神山、色吉雪山……
在藏东,是昌都,类乌齐最类似我的牧梦
如果雪白的神山是一部部神奇浪漫的诗篇
那么类乌齐牦牛就是乌黑藏墨鼓突的字眼
念青唐古、伯舒拉岭、他念他翁……
一页页读过来,字里行间,它们
或昂头仰天,醒目了诗题的惊艳
或俯首草海,点明了题记的内涵
或三五组合,排列着诗句的长短
或成群结队,铺陈出诗节的震撼——
就像山原、宽谷、峡谷那一道道山川
紫曲、格曲、昂曲……这一条条河流
不是雄浑壮阔,起伏而连绵
就是奔腾浩瀚,缠绵又舒缓
节奏,不是热巴锅庄的活力动感
就是卓舞羌舞的灵动自然
韵律,不是《格萨尔王》的婉转天籁
就是伊日温泉、白玛岭温泉的激昂欢快
进而使人心潮澎湃诗情泛滥
甘愿同类乌齐的牦牛一般
或群或单,成为诗中不断变换的标点:
刚以膘肥体壮的身形海拔出“高原之舟”的惊叹
转眼就用刚劲有力的牛角破折出山川日月的悠远
才以厚长的牛毛连接了唐卡与花都神秘的关联
转身就用坚挺的牛背驮出了日月山川句号的圆满
以至于此刻,现在,耳边和眼前
听,蹄声踏踏,号角冲天
看,牦牛成群,遍野漫山……
而作为省略号中的一个个小小的黑点
你若是原生态的牦牛头骨永远向前
我必是纯天然的牦牛尾巴不断扬鞭!
类乌齐,牦牛诗
吃的是草
负的是重
尾巴还不闲空
整天价地甩抽
都累得口吐白沫了
为什么不奋然吼出
那一声:哞?
跪下一团乌
站起一架骨
既然叫我“高原之舟”
就舍得一身血和肉
驮起日月和天空
难怪类乌齐牦牛
是真牛!
类乌齐牦牛尾巴抽打着我
小时候,母亲放牧
我死扯着她的衣服:
“小尾巴,甩不脱”
给我一巴掌
再抽牛一绳索
……母亲没了
我们还在走
就像前面的牦牛
即使没了鞭子和绳索
依然用尾巴,抽打着自个
作者简介:
蜀乾尔,本名汪再兴,男,现居北京。已发表各类作品两百余万字,诗文书法散见于《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诗刊》、《诗探索》、《诗歌月刊》、《书法报》等各类报刊及各种集子中,著有《日出东方》、《太阳神》、《太阳的味道》、《与太阳握手》等八部诗集。曾获全国当代诗坛力作选拔赛一等奖、全国唐诗宋词杯书法赛一等奖、诗意韩国金奖等国内外征文、书法赛百余次奖,首都五一文学奖、曹植诗歌奖、老子文化奖、孔子艺术奖获得者。是海淀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