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王朝为什么最多只存活300年之一?时间:2024-11-20 我看过(上下五千年)的书籍,略懂中国的历史,从公元前221年秦王朝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最长的王朝有唐、宋、明、清,存活期均不超过300年?故导致黄炎培与毛主席在延安所谈“王朝周期率”,黄炎培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认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往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里主要谈谈中国王朝。 秦始皇扫平六国,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后,对待平民仍以高压,没能听太子扶苏建言“休养民生,怀柔六国遗民”的仁厚策略,反而宠信李斯、赵高,公元前210年,当秦始皇病重时及逝世于沙丘平台,李斯、赵高私自篡改秦始皇遗嘱,不让扶苏登基而逼其自杀,反而立了胡亥,果不其然,胡亥登基后,宠信二人,于是李斯、赵高明争暗斗,赵高获胜后将李斯腰斩,诛其九族,朝堂上也指鹿为马,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遗民纷纷响应,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扫平秦军主力,秦朝子婴于公元前207年投降进入关中的刘帮,秦朝灭亡!秦朝速亡之原因是没能因势利导,续用商鞅的政策,没有给天下百姓带来仁厚的福利! 从公元前206年起,项羽一反秦始皇的家天下,采用周室的分封制,分封了18个诸侯。并自封西楚霸王。刘帮封为汉王,定都汉中市,自己放弃关中,定都彭城(徐州)。刘帮先以“约法三章”,得到关中人的民心,再文用萧何、武用韩信、谋用张良,到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彻底打败了项羽,汉朝建立,刘帮采用郡县制,定都长安,以功人萧何为相,采取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即使异姓王叛乱,汉朝仍得以稳固,文景之治,采用与民生息、轻徭薄赋政策,汉朝实力继续上升,且“推恩令”分化了刘氏的王的领土,平定了吴楚之乱。至汉武帝时,推行儒家思想,改革了官制,采用了三公九卿制,公孙弘为相,武将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并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张骞出使大月氏,打算一齐进攻匈奴,谁知张骞二度被匈奴生擒,只能自己改变和亲策略讨伐匈奴,经过几十年若战,匈奴人被打败,到了汉宣帝时,南北匈奴分道扬镳,南匈奴归降汉朝,标志着北方匈奴不再威胁汉朝,此后,汉朝皇帝宠信宦官,朝廷不振,外戚专权,到了汉平帝时,外戚王莽获得了大部分权力,到了公元9年,王莽废孺子刘婴而篡汉,西汉灭亡,存活期211年。西汉在前朝厉精图治,且打败强邻匈奴,然而到了后期,仕不在武缺乏,宦官外戚干政,到了刘婴时期,朝堂上被王莽控制,西汉名存实亡。王莽废刘婴于公元8年称帝后,改国号为新改革币制,结果激化矛盾,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为镇压起义,昆阳一战,绿林军刘秀率援兵1万人大败3000王莽军,并称宛城已破,援军即至,王寻所率42万军队军心瓦解,军队惨败至昆阳城下。结果在公元23年王莽被义军所杀,新朝灭亡。 昆阳一战后,刘𬙂刘秀兄弟威望急升,更始帝先杀了刘𬙂,刘秀韬光养晦,赢得更始帝的信任,刘秀派到河北去就王郎,当刘秀在河北站稳脚跟后,与更始帝决裂,于公元25年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到公元36灭蜀后,国家基本统一,定都在洛阳,刘秀值得称赞的是善待功臣,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改革,恢复了汉朝制度,形成了“光武中兴”的局面,公元57年,刘秀病逝,明帝刘庄继位,整顿吏治、善待百姓,被后人称为“明章之治”,公元75年刘庄病逝,其子刘炟继位,受马皇后影响,其政宽和,禁除酷刑,讲事理、讲法度、赈济贫民,缓和社会矛盾,信任班超,重视西域。公元88年病逝,太子刘肇继位,是为和帝,尊窦太后为皇后,由于年少,窦太后临政,开启了外戚与宦官斗争史,其原因是太后临政,权力分给太后亲戚,称外戚,皇帝长大后,不甘心权力被夺,他依赖的是宦官,然后宦官杀外戚,帮皇帝夺回权力。皇帝得权大封宦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刘宏派人镇压,张角、张宝、张梁不敌政府军,起义失败,但东汉已瓦解,董卓入京,废少帝迎献帝刘协,反董卓盟军大战董卓,形成了诸侯军割据的局势,之后,董卓被杀,曹操在荀彧、郭嘉、张辽等支持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北方诸侯,统一了北方,南方则有江东孙权,益州刘备分庭抗礼,演变成三国。到了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生存期196年。东汉前期,刘秀善于沟通,善待功臣,明章二帝又“明章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中后期,东汉外戚与宦官之争,激化了矛盾,再加上皇帝年幼,不太体贴平民百姓,不了解社会行情,随意买官,造成仕不入朝,党锢之祸影响深远,也使东汉灭亡之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