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联"马蹄"是指马蹄行进规律。马之行步,后蹄总是踏着前蹄蹄印走,每个蹄印都要踏两次。 马之行进规律,总是左右脚轮流迈进。若以左边(或右边)的马蹄为平,另一边的马蹄为仄,左右轮流行进,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也可以把一字和二字联的音律,看作是马蹄韵的特殊形式。 总之,马蹄韵即:这种平平仄仄交替变换的联律,其句脚节奏规律和联内音节点规律状如马蹄行进之规律,故名马蹄韵。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一是句中规则;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马蹄韵既用于联句句脚,亦用于联句句中,而以用于联句句脚特征最为明显。可以说使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这是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