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资治通鉴003

2024-03-25

赵国、韩国和魏国这三家直接把智家的地盘给分了。

先说赵国。

赵襄子特别狠,把智伯的头骨涂成了漆,做成了一个拉风的酒杯。

这可把智伯的小弟豫让给惹毛了,决定扮成清洁工混进赵襄子的豪宅,找个机会给他的boss报仇。

结果呢?被抓了个现行!

赵襄子倒是个有眼光的人,一看就说:“这货是个忠义的汉子!”

然后就把他给放了。

豫让也是拼了,全身涂漆,还让自己感染上癞疤疮,嗓子也被火炭烫哑了,直接变成街头乞丐,连他老婆都认不出他来。

朋友们都劝他:“你假装投靠赵襄子,然后再找机会下手不就行了?”

可豫让就是摇头:“那不行,那样我就失去了忠义,成了骗子了!”

最后他躲在桥下,想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过桥的时候,他的马救了他一命。

为什么呢!

因为马突然受惊了,赵襄子一下子就抓住了豫让。

然后呢……

你们懂的。

这就是典型的“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襄子这个人挺有意思的,他觉得自己的哥哥没当上大王挺遗憾的,所以就没有立自己的儿子当继承人,反而让哥哥的儿子当代国国君。

可惜代国国君命短,早逝了,赵襄子又立哥哥的孙子赵浣为继承人。

等到赵襄子死了,他的弟弟赵桓子直接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好戏,把赵浣给赶跑了,自己当上了国君。

可惜啊,赵桓子也是个短命的,一年后就去世了。

赵家族人一看机会来了,直接杀了赵桓子的儿子,又把赵浣给迎回来当国君,也就是后来的赵献子。

看看,这赵家兄弟的情仇记啊,比狗血剧还精彩!

这是当时晋国的赵家,下面我们说一说晋国的魏家。

这就是魏文侯,他可是说话算话的人。

魏文侯这个人啊,就是三家分晋的那个魏桓子的孙子。

有一天他和群臣喝酒呢,突然下起了大雨。

魏文侯一看这天气就说:“我得去山里一趟。”

侍臣们都懵了:“这啥情况啊?下这么大雨还要出门。”

魏文侯看着侍臣们一脸蒙,就解释说:“我呀,昨天跟山里的村长约好了,说今天一起去打猎,现在下雨了,去不了,我得去跟他说一声,下雨了打不了猎了。”

然后就亲自冒雨,去告诉村长。

这魏文侯啊,真是个说话算话的诚信boss!

再说韩国,说完韩国,就要韩赵魏三国演义了。

那时候,韩国和赵国都想跟魏国联手,去干掉对方,可魏文侯就是不上套。

结果呢?

两国使者都气得直接走人了。

可后来呢?

两国都发现还是魏文侯靠谱,又都跑来朝拜他。

这魏文侯也是个人物啊,直接派乐羊去把中山国给攻下来了,然后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

这简直就是三国杀的前传啊!这也是渔翁得利呀!

有一次,魏文侯问群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家都说他是好人。

可任座这个直肠子直接就说:“你没给弟弟封王,却给儿子封王,这不是仁德!”

魏文侯一听就火了,任座一看情况不对,撒腿就跑。

这时候翟璜就出来打圆场了:“仁德君主,能让臣下提意见,还不生气,您就是仁德君主!”

魏文侯一听这话,顺耳啊!马上就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迎接,让他坐了上坐。

这不是将相和的戏,这是君臣和的戏!

魏文侯没事呢,喜欢喝酒听音乐,他跟国师田子方喝酒的时候说:“编钟左边的声高了。”

田子方就笑了:“国君啊,您知道用乐官就好了,不需要自己懂音律。”

魏文侯一听,觉得有道理。

后来,魏文侯的公子魏击遇到田子方,下车行礼,田子方却不回礼。

魏击就问:“富贵了就可以骄傲吗?”

田子方说:“富贵不能骄傲,否则会亡国丢地,可是贫贱的人,到哪里都可能贫贱。”

魏击一下子听懂了,再次拜谢田子方。

可见,这田子方真是个高人啊!

魏文侯问李克:“一个家要有个好老婆,一个国要有个好宰相,我用谁好?”

李克就说了:“下人不参与上人的事,外人不参与亲戚的事,我不知道。”

魏文侯就逼他说话。

李克就说了:“了解一个人啊,要学会观察五点:

一是平时所亲近的人,

二是富时交往的人,

三是显时推荐的人,

四是穷时不做的事,

五是低贱时不取的东西。”

后来,翟璜问李克宰相是谁。

李克说是魏成。

翟璜就不满了,认为自己推荐的人,都比魏成强。

可李克却说:“魏成这个人呀,

工资的九份用来结交贤士,一份用来养家;

你推荐的人,全是臣子,魏成推荐的人全是国师。”

翟璜听了惭愧地说:“我真是个大老粗呀,您是我永远的老师!”

这李克,真是个选贤任能的智者啊!

晋国搞成一团乱麻的时候呢,出了个我们都知道的名人,是谁呢!

吴起。

为什么说他呢,因为他后来到了魏国。

说起这吴起啊,卫国出身,这个卫国不是上边那个魏国,这个卫国的卫,是卫生的魏。

说,卫国人吴起,跑到鲁国混了个官。

当时呢,齐国看鲁国好欺负,就打算上去揍一顿,鲁国慌得一逼,想用吴起这大将。

可吴起的老婆是齐国的,这就尴尬了,没法用,也不敢用,鲁国国君心里犯嘀咕呢。

你猜吴起怎么着?

他直接把他老婆给咔嚓了,然后屁颠屁颠当大将去了,最后还把齐国给打趴下了。

鲁国的大臣们看得目瞪口呆,这货不仅残忍,还特么缺德!

吴起这人不孝,老妈死了都不回去哭丧,结果被老师曾参一脚踢出门。

曾参可是牛人,他踢出门的人,一定是道德品质有问题。

吴起在鲁国混不下去了,只好跳槽,他就逃到了魏国。

魏文侯问李克这货怎么样,李克说:“哎呦,这货用兵如神,比司马穰且还牛逼!”

魏文侯一听,立马让吴起当大将,结果这货一口气打下了秦国五座城,简直猛得一批!

吴起这人啊,特能吃苦,跟士兵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有啥苦吃啥苦。

有次吴起给士兵吸毒疮上的脓,被士兵的妈看到了。

把那士兵的妈吓得哇哇大哭,说这儿子肯定要战死沙场了,跟他爹一个下场。

后来魏文侯死了,魏武侯接班。

吴起这货又开始嘴炮模式,跟魏武侯讲了一大堆大道理。

魏国相国换成了田文,吴起不服气啊,觉得自己功劳大,本事大,为啥官职没田文大?

他和田文牢骚,田文说他是外国人,又有兵权,怎么用?

吴起被田文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认怂。

再后来啊,吴起又开始嫉妒国相公叔,嫉妒人家娶了公主当老婆,他没有娶公主当老婆。

公叔的仆人就出了个馊主意,让自己的主人用捧的方式,去捧杀吴起。

结果呢?

公叔一顿忽悠,让魏武侯也嫁个公主给吴起,试一试吴起的心在不在魏国。

然后,公叔跑到公主面前一番喷。公主就看不起吴起了。

吴起被公主羞辱了一番后,直接辞谢了公主的婚事。

魏武侯开始怀疑,天天琢磨吴起这货有二心,吴起吓得赶紧投奔楚国去了。

到了楚国后呢?

楚悼王识人才,直接让吴起当国相!

吴起这货又开始大展拳脚,整顿朝纲,练兵备战。

楚国一下子强大了起来,把周边国家都吓得瑟瑟发抖。

可楚国权贵们看吴起这么牛逼哄哄的,心里那个嫉妒啊!

最后,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了后。

贵族们,趁机要杀吴起这货报仇雪恨!

可吴起这货,也不是吃素的呀!

直接趴在楚悼王尸体上,让他们尽情地射!

结果呢?箭都射到楚悼王尸体上了!

后来,楚肃王继位后,一看这情况,谁特喵的敢射我死爹,直接把杀吴起的那70多家给灭族了!

这就是那个残忍,又超有本事的猛人吴起的故事啦!

这们再说齐国,话说齐威王也要666,霸气侧漏的要做老大。

这是说公元前370年那会儿,齐威王这哥们儿老牛逼了,跑去给周王室朝拜。

虽然周王室已经没落,但齐威王这一举动,还是让天下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点赞的人点的得不要不要的。

当时,齐国有个叫即墨的地方,这地方名声虽然不咋地,但是老百姓过得可是有滋有味。

齐威王一看,这即墨的领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啊,于是大方地给即墨点赞加薪。

反观齐国的阿地呢,名声倒是响当当,可老百姓都过得苦哈哈的。

齐威王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阿地的领导在吹牛逼。

果然一查之下,发现阿地领导给齐威王身边的人塞了红包,这事儿一下子就曝光了。

齐威王这暴脾气,哪能忍啊,直接把阿地和那帮收红包的家伙一锅端了,全部下锅煮了。

这一下,齐威王可是杀鸡儆猴,让那些想在他面前,耍小聪明的臣子们都老实了。

从此大家都实事求是,干活很接地气。

齐国也因此一跃成为最强大的国家,齐威王可谓是春风得意啊。

看着其他诸侯国,都对周王室不屑一顾,齐威王心里那个爽啊,就你们这帮渣渣还看不起周王室?

老子就去朝拜给你们看看!

齐威王朝拜周天子的时候,秦孝公也上演了逆袭记,走上了从弱鸡到霸主的崛起之路。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一命呜呼,他21岁的儿子秦孝公,接过了国君的大旗。

那时候的秦国可真是弱爆了,被人家六个强国看不起也就算了,还被打上了没文化的标签,连参加个会盟的资格都没有。

秦孝公心里那个憋屈啊,发誓一定要让秦国强大起来。

于是秦孝公就下了一道命令:“

咱们秦穆公那时候多牛逼啊,兵强马壮占地多,周王室都给他点赞,诸侯国也都给他面子。

可是后来,咱们自己作死内乱,被魏赵韩这几个国家,抢走了河西领地,这可是奇耻大辱啊!

好在秦献公收复了旧地,找回了一点面子。

现在,咱们又被人看不起了,谁有好办法,能让秦国强大起来,我就重重有赏!”

这个点儿上,公孙鞅来了。

公孙鞅其实就是卫鞅啦,他可是法家的弟子哦。

说说这个公孙鞅!

一开始,他在魏国给国相公叔痤打下手,结果公叔痤病重的时候向魏惠王推荐他。

说,这货是个人才,你得重用他。

魏惠王一脸懵逼,表示不信。

公叔痤也是急了,说,你不用他就杀了他吧!

魏惠王敷衍地点点头说,我知道了。

公叔痤转头就告诉卫鞅,你快跑吧,我告诉魏惠王要杀你!

卫鞅却淡定地摇头说,大王都不听你的用我的话,怎么会杀我呢?

果然,魏惠王觉得,公叔痤这老头子病糊涂了,说话颠三倒四的,也就没把这事儿放心上。

后来,卫鞅听说秦国在招工,就跑去应聘了,在景监的引荐下,见到了秦孝公。

两人一番深入交流之后,秦孝公大喜过望,从此对卫鞅言听计从。

公元前359年,秦国的贵族们纷纷表示,反对卫鞅变法。

卫鞅就给他们洗脑说:“你们这帮下层人,只要跟着我,有肉吃就行了,

自古以来,高人都是不跟你们这些凡人商量大事的。

咱们要顺应时代潮流,不能被旧规矩束缚住手脚,要敢于创新才能开创大业!”

大夫甘龙是个老顽固,他跳出来说,你说得轻巧,只有按照旧规矩来,才不会乱套!

卫鞅就反驳他说,你个老顽固,懂个屁啊,咱们要随时变化,制订新规矩,才能适应新形势,不能一直原地踏步!

秦孝公听了,大赞一声好!

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卫鞅的变法内容可不少啊!

什么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互相监督啦;

举报有奖立军功有官当啦;

私斗的要受罚;

努力耕织的可以免税免劳役啦等等。

他还特别强调了信誉的重要性,说,咱们要言而有信,才能取信于民,让老百姓安心跟着咱们干。

为了树立变法的威信,卫鞅还想了个绝妙的点子。

他在南门立了根木杆,说,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就给十块钱。

结果,老百姓都觉得这事儿有蹊跷,没人敢动。

卫鞅一看这不行啊。

他就加钱,一直加到五十块钱,终于有个胆子大的壮汉,出手了成功获得了奖金。

这一下子,老百姓都沸腾了,纷纷表示,这新法看来是真的靠谱啊!

就这样,卫鞅顺利颁布了新法。

虽然新法的实施,一开始有些困难。

比如,太子触犯了新法,被卫鞅狠狠地惩罚了,当然了罚的是他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

这两人,一个被割了鼻梁,一个被刺了字。

但是新法施行十年后,效果显著。

秦国的路上没有丢东西的,也没有拦路抢劫的,老百姓都变得勇敢爱国了,连偏远的村子都十分安全。

人们纷纷点赞说,新法好啊!

当然啦,也有那些顽固分子不服气的,全都被卫鞅流放到了边疆去受苦。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信誉是君王的法宝也是百姓的保护神。

那些没有信誉的人欺骗邻国、百姓、兄弟、父子。

最后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你看啊,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这些牛逼哄哄的人物,哪个不是说话算话的?

这就是信誉的力量啊!

统一天下就得靠说话算话!

话说公元前351年,申不害这哥们儿一跃成了韩国的国相。

你瞧瞧他以前,不过是郑国的一个小跟班儿,整天就知道琢磨黄老之道,和法家那点儿学问。

可这哥们儿有眼光啊,主动跟韩昭侯套近乎,结果一跃成了国相,治理韩国十五年,把韩国搞得风生水起,牛气冲天!

有一天,申不害想给堂哥谋个一官半职的,可韩昭侯就是不答应。

申不害郁闷了,韩昭侯就说了:

“我请你当国相,是为了让韩国强大,现在你倒好,想拿公权私用,破坏自己定的规矩,你说咋办?”

申不害一听,得,咱还是换个地儿住吧,得躲躲我堂哥,于是麻溜儿地搬家,还顺便请罪说:“大王,我错了,您才是对的。”

韩昭侯这哥们儿,可是个节俭的主儿,裤子破了都舍不得扔。

侍从们都说他抠门儿,可他倒好,直接一句:

“我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关乎国家大事,这破裤子得赏给有功之臣。”

瞧瞧,这就是境界!

公元前350年,再说说秦国的卫鞅开始搞改革。

先修了咸阳宫,然后把都城迁到咸阳。

为了鼓励生育,少分军功,他下令禁止老百姓父子兄弟睡一个炕上,必须分家。

又把村落合并成县,一下子搞出来三十一个县(这可是中国最早的县哦)!

同时废除井田制,打破土地疆界,统一计量单位什么的都干了。

还改革赋税,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公元前341年,魏国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纠结啊,不知道早救好还是晚救好。

成侯邹忌说:“不救最好。”

田忌说:“不能不救啊,韩国亡了魏国也完了,还是早早出兵吧。”

孙膑就说了:“救是要救的,但现在不救。

我们不能听韩国的使唤,要有主动权。

等韩国撑不住了,再来求救,我们再出兵,

这样恩情就大了,关系也更亲密了,

而且魏国的军队也打累了,

我们一战而定,一举两得,名和利就都有了。”

齐威王一听,觉得孙膑说得有道理,就答应了韩国使臣,但就是拖着不出兵。

韩国以为齐国会大力支持,就全力反抗,结果五次大败,只好又来求齐威王。

齐威王就派田忌、田婴、田盼当大将,孙膑当军师,又用了围魏救赵的老办法,直攻魏国都城。

庞涓有了上次的教训,只好退兵。

魏国集中全国兵力,让太子申去抵挡齐国军队。

孙膑对田忌说:“魏国赵国韩国的士兵,向来瞧不起我们齐国士兵,觉得我们不行。所以,我们要找机会,用我们的优点,打他们的缺点。”

他还引用《孙武兵法》说:“一百里孤军深入,会损失上将军;五十里孤军深入,最多只剩一半士兵。”

于是,孙膑就用了减灶增兵的计谋,第一天建十万个做饭的火灶,第二天减到五万,第三天只剩二万。

庞涓追了三天,发现齐国兵灶越来越少了,就笑了。

他觉得齐国兵胆子太小,已经逃跑一大半了,就亲自带着一小队骑兵,追击齐军。

结果,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让人在刮得干干净净的白树干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下!”

庞涓夜里看到树上的字,还没看完呢,就被齐国埋伏的弓箭手射死了。

他拔剑自尽死前叹息说:“孙膑这小子最终还是成名了!”

齐军俘虏了太子申,大获全胜!

公元前321年,田文这哥们儿,还是齐国靖郭君四十个儿子中的一个,还是小老婆生的呢!

可他风流倜傥,懂事又有智慧,就建议自己老爹散财养士,结果用散出去的钱,养了许多死士,也就是心腹中的心腹。

老爹看他有出息,就让他管家待客,果然受到了宾客的夸奖,高兴得想让他接替家业。

后来靖郭君死了,田文接班成了薛公,也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孟尝君!

孟尝君这人可有意思了。

到处搜罗人才,什么人都要,有游士,有罪犯,给他们成家立业,还帮助他们的亲戚。

于是,就有了几千人的门客,那时叫食客。

这些食客们,都认为孟尝君跟自己最好,他的美名也就传遍了天下。

有一次孟尝君去楚国访问,楚王送给他一张象牙床,可把他高兴坏了。

可他还没高兴多久呢。

登徒子这哥们儿就开始搞事情了。

对,这货就是那个千古以来,最好色的男人

登徒子不愿意把象牙床送回去,还跟公孙戌说,这玩意儿太珍贵了,出了问题,卖了老婆孩子都赔不起!你去和主人说说,说成了,我给你把宝剑。

公孙戌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去找孟尝君,劝他把象牙床退给楚王。

孟尝君一听,觉得公孙戌说得有理,就把象牙床退给了楚王。

公孙戌一看事儿办成了,高兴地就跑了,他要找登徒子要宝剑,结果被孟尝君揪回来,问,为什么那么高兴。

公孙戌只好把登徒子的话说了出来。

孟尝君一听下令说:“只要有人能弘扬我的仁义,指出我的过失,即使是收了点儿礼物,也没什么,请大家都来给我提意见吧!”

孟尝君可真是虚心接受批评的典范啊!

司马光说,孟尝君这人能虚心接受意见,只要你说得对,即使是被他利用了,也不生气,更别说真正的仁义之言了。

《诗经》里说得好:“采集蔓菁,采集土瓜,根好根坏,不要管它。”

孟尝君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儿啊!

不过,叶还生说,有些人啊以仁义为天下,有些人呢以仁义卖天下,有些人以仁义得天下,有些人以仁义骗天下。咱们老百姓可不管那么多,只要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就是真仁真义,否则全是假仁假义!所以,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我们全天下的平头百姓什么也不管,只管要好处,能给我们好处的就是真仁义!

这话说得没错儿吧!哈哈哈!

这个时候呢!一个大人物出来了,孔老三,就是孟子开讲啦!

他主要在说,君王要仁义,老百姓才能high翻天。

公元前336年,山东的大佬孔老三,就是孟子大大,主动跑去见了魏惠王。

魏惠王一看,这大佬来头不小啊,赶紧问:“老孟啊,你能给我带来啥好处不?”

孟子一听,就翻了个白眼:

“你丫一个国君,怎么满脑子都是好处啊?

有点出息行不行!

告诉你,有了仁义,好处自然就来啦!

你想啊,要是全国上下,从君王到大夫,再到老百姓,都想着好处,那不得乱成一锅粥啊?

可你有了仁爱,身边的人就都会爱你,尊重你,忠义之士就会跟着你混啦!”

魏惠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就点了点头。

其实啊,孟子一开始也迷糊着呢,他是问他的老师孔伋才明白了一点点。

他问孔伋:“老师啊,治理百姓到底啥最要紧啊?”

孔伋就告诉他:“让老百姓先得到好处呗!”

孟子又不懂了:“那为啥不说仁义,非要说好处呢?”

孔伋就解释:“傻孩子,人人有好处就是最大的仁义啊!

上边的人不仁,下边的人就会乱来;

上边的人不义,下边的人就会骗来骗去,争来抢去。

那才是最不利的局面啊!

《易经》都说了:‘利者义之和也。’

就是让老百姓得到好处,那才是真正的仁义之道啊!”

现在说说猛人加牛人,苏秦。

公元前333年,洛阳猛人苏秦,向秦王推销自己,结果秦王一脸嫌弃,觉得他就是个话痨。

苏秦憋屈的不行不行的,一转身就去找燕文公。

燕文公慌得一比,怕秦国随时来踹门,不敢要他。

苏秦说,大哥,你搞错了啊,你怕个远的秦国,却不怕个近的赵国?

这操作666啊!

燕国南边有赵国挡枪,秦国要打燕国得跑断腿,赵国要打燕国就是分分钟的事。

咱们跟赵国搞个军事基友,就稳如老狗了。

燕文公一听,瞬间懂了,立马甩给苏秦一大笔银子,让他坐着高头大马的车,去跟赵国拉勾勾。

苏秦见到赵肃侯,就开始忽悠了,说:

赵国在山东最牛了,秦国都不敢惹。

但是啊,秦国最怕的就是韩国和魏国背后捅刀子。

赵国没有天险,秦国一打就通关了,韩国和魏国肯定秒怂。

到时候赵国就悲剧了。

苏秦又说:

六国联合起来,土地是秦国的五倍,兵力是秦国的十几倍,一起上,秦国肯定哭都哭不出来。

可现在六国就像一盘散沙,互相坑,还拿秦国来吓唬对方。

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如果赵肃侯能牵头搞个六国联盟,在洹水换个人质,发个誓一起干秦国,谁不守规矩就群殴他!

这样秦国就再也不敢来捣乱了。

赵肃侯被苏秦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直接把他当贵宾,又给钱,又让他去游说其他国家。

这时候,秦国大将犀首,把四万多魏军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魏将龙贾,还顺便抢了块地。

苏秦一看,这不行啊,我的联盟计划要黄了!

赶紧想办法,不能让秦国乱打架了。

他就想起一个人,这人谁呀!

张仪,苏秦派人悄悄地,不表明身份地,去找了张仪。

说起这张仪,也是个牛逼人物啊,跟苏秦一样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学了纵横之术。

可惜没人赏识他,流落在楚国。

苏秦觉得这货比自己还牛逼啊,就去羞辱激怒他。

然后又悄悄派人送钱资助他去秦国。

秦王一看张仪这么有才,就让他做了客卿。

苏秦又派人告诉张仪这都是他搞的鬼。

张仪一听,卧槽,这货真牛逼!我自认不如他啊。

那就答应帮他吧。

接着苏秦就开始了他的游说之旅啊。

先去找韩宣惠王说,你臣服秦国肯定得割地啊,割完地你就弱了啊,弱了就得继续割啊。

到时候地都没了,你还玩个毛线啊!而且你这么牛逼的国家,去臣服别人会被笑死的!

韩王一听有道理,就听了苏秦的话。

然后,苏秦又去找魏王说:

魏王,你的地虽然不大,但是位置好,人多,不比楚国差!

你这么多兵,这么多车,这么多马,却想投降秦国?

你脑子进水了啊!

赵王派我来跟你结盟,一起干秦国,你敢不敢!

魏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又跑去找齐王说:

齐王,你的国家四面都是山河要塞,兵强马壮的!

你生活这么富裕,这么幸福,玩斗鸡,赛狗,下棋,踢球,让人羡慕啊!

你干嘛要怕秦国?

秦国想打你都得跑断腿!你听我的就不用怕秦国了!

齐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答应了苏秦的建议。

最后,苏秦去找楚威王说:

楚王,你的国家这么大,兵这么多,车这么多,马这么多,粮这么多,你称霸的资本都有了!

秦国最怕的就是你了!

你要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干秦国!这样秦国就孤立了!

我跟你说,结盟了,其他国家就会割地给你!

不结盟,就是你割地给秦国了!

你自己看着办吧!

楚王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听从了苏秦的话。

于是,苏秦就成了六国联盟的秘书长,又是六国的国相。

他回到赵国时,车马队,长随,从人,多得好像天下的王侯,都没法跟他比。

真是牛逼哄哄的,一时风光无两啊!

这个时候,魏襄王在干什么呢!

这货真心不靠谱啊,说好的事情都能变卦!

话说,公元前319年,慎靓王就是周显王的儿子,姬定才登基两年呢。

魏惠王一命呜呼,魏襄王就捡了个大便宜,当了大王。

孟子听说了这事,特地跑去见了见他,然后一脸懵逼地说,这货哪有大王的风范啊,我都想膜拜他了!

他问孟子,怎么才能让天下消停,孟子就告诉他,得统一才行。

他又问,谁来统一?

孟子就翻了个白眼说,反正别乱砍人就行。

他又问,不砍人,那谁听我的啊?

孟子就无语了,只好耐心解释说,老百姓都渴望和平,别瞎折腾了。

结果他听了个稀里糊涂,孟子只好拿禾苗来比喻说,

天下大势就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越长越嗨,根本停不下来!

这货就是听不懂。

听不懂孟子的话,听懂谁的话了呢!

大忽悠张仪。因为张仪这时跑到魏国去了。

原因我们后面再说,先说公元前317年,张仪跑去跟魏襄王说:

魏国这么小,兵又这么少,还没个像样的天险可守,邻居又是一堆虎视眈眈的大国,你这不挨打才怪呢!

那些联合抗秦的盟约,都是闹着玩的,亲兄弟都能反目成仇,何况苏秦那货,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

你要是还不跟秦国套近乎,秦国肯定来收拾你。

到时候赵国不帮你,你那些盟友都是浮云。

我可不想在这破地方待下去了,我要去秦国给你求和去。

于是,魏襄王这货就果断背弃了约定,派张仪去求和。

张仪一到秦国就混了个国相当当。

张仪在秦国就是个大忽悠啊!

公元前316年,巴国和蜀国打得不可开交,秦国跑出来当裁判。

秦惠王眼馋蜀国的地盘,但又怕韩国趁机搞他,纠结得要命。

司马错说,要当好裁判就得出兵摆平。

张仪就不同意了,说打韩国才是王道。

秦惠王就好奇了,问他为啥。

张仪就开始忽悠了,说:

咱们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然后直取王城控制周天子,到时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想当官的去朝廷混,想做生意的去市场逛。

周天子,就是朝廷和市场的金主爸爸啊!

你放着这么大的利益不要,去打蜀国争那点小钱,算啥大事业啊!

司马错听了就想吐槽说,张仪,你瞎扯啥呢!

司马错认为,要干大事业得先扩疆土,让老百姓富起来,大王还得树立德行,才能服众。

秦王一听,这才是正道啊!

司马错又说:

现在秦国地小人穷,还是先挑软柿子捏吧!

蜀国那么偏远,又是外族首领,跟夏桀商纣一样残暴无道,咱们去打他们,简直易如反掌啊!

抢了钱,还能分给百姓,用正义的名义当好裁判,让蜀国臣服,顺便宣扬一下德行,名利双收,岂不美哉!

秦惠王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决定先打蜀国了。

结果十个月,就把蜀国给平了。

蜀王自降为侯,秦惠王就任命陈庄为蜀国国相。

秦国吞了蜀国之后,更加强大了,吓得其他国家都不敢乱来了。


0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网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