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孙梧的1988年:杀羊
2024-02-04
看到有诗友分享孙梧的《1988年:杀羊》,掌柜又重读了一遍。
孙梧的《1988年:杀羊》其实在掌柜这里有过几次推送了,如果一首诗能够让掌柜反复读了还在读,这首诗歌一定有它的特别之处。
“1978年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而到了1988年,这十年间,尽管报纸上用《改革风来满眼春》这样大幅标题报道改革带来的成就,但是这春风还远远没有吹遍中国大地,更没有吹到偏远山村。我国广大的农村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们吃不上饭,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当时可能十几岁,正在读高中或者刚刚考上大学。为了凑足15元学费,父亲可能在到处借钱无着的情况下,万般无奈中下决心宰杀了当时只有三个月大的小山羊……”(青海湖评孙梧的《1988年:杀羊》)。
“山羊的惨叫”是诗人的深刻的亲身经历,亦是一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有的诗人穷尽一生可能都无法创作出一首让人有高度认同的诗歌,但有的诗人,写出了这样有疼痛感的诗歌,光这样一首,就足够立在诗坛的一个高度。
2024年再读孙梧的《1988年:杀羊》,越发觉得这首诗正在通往经典的路上,因为时间淘汰了太多的残次品,许多诗歌早已经被我们忘记丢弃,唯有这首——“山羊的惨叫”一直在回响,并一遍遍震撼人心。
阅读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