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中国西胜东,北胜南
中华王朝历史,无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然而,我发现:中华王朝西胜东、北胜南的朝代比比皆是,而反例则少之又少。
举个例子:炎黄与蚩尤逐鹿中原,炎黄在今陕西、山西一带,蚩尤在山东一带,他的塑像在山东阳谷县,我曾看过蚩尤形象,力大无比,与炎黄征战失败被杀,头与身躯被分为三截。这是一例西胜东;秦诸侯非子是殷商恶来之后,因长年守西戎,被周室封为诸侯镇守岐山,秦自穆公后开始称霸西方,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军功封侯,禁锢思想”,先侵占巴蜀,后蚕食东方诸侯,至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算是西胜东;秦自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派周文率义军西征,却被章邯率做城墙的劳役之兵打败;刘帮率军从武关打入关中,凭的是“约法三章”,守卒大多望风而降,这才攻进咸阳,秦帝子婴投降,这勉强算东胜西;公元前207年,项羽率诸侯军拿下函谷关,分封18个诸侯,封刘帮为汉王,自己不采纳乡绅谏言,回师彭城,公元前206年,当刘帮用韩信为大将军,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平定三秦后,彭城的项羽还在齐打田横,于是,刘帮率诸侯军60万,攻入楚都彭城,项羽闻讯后,率3万精骑从齐地杀回彭城,刘帮60万军惨败,其父妻儿被俘,虽然刘帮败了,勉强算东胜西,然而,当刘帮缓过劲来,采用张良之谋,重用韩信、彭越,策反英布,到了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围垓下,只得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西汉建立,这又是西胜东;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分裂成魏、东魏,周、齐篡夺了西魏、东魏,周在西、齐在东,尽管齐地比周地富裕,然而,由于齐君昏庸无道,加上候景降南朝,周君采用汉化措施,提拔汉将,这才西胜东,灭北齐。
至于北胜南,南北朝历史就是事例,周灭北齐后,周权臣杨坚逼宇文阐退位,于581年建立隋朝,589年,晋王杨广率军南下攻陈,平定南方,结束了南北朝历史,这是一个北胜南事例;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后周幼主退位,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他采取“先南后北”策略,削平了南方割据国家,南方平定后,面对北方的辽国,两次进攻均失利,且幽云十六州也收不回来,地势对宋不利,辽在1004年南下攻宋,兵锋直达黄河北岸,宋真宗惧辽,只得澶渊之盟,以币接好,这勉强算北胜南;金朝自完颜阿骨打公元1114年建立后,南下攻辽,采取联宋、夏、稳高丽策略,辽主天祚帝屡屡败阵,公元1125年,西逃时被金将所擒,辽亡,后来,辽将耶律大石逃到西域建立西辽,还是被金所灭,这是北胜南事例;
此时的宋朝,因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导致兵将虚弱,金兵屡胜辽兵,而宋兵连幽云16州都攻不克,还是金兵协助才获幽云16州,金朝皇帝看了宋朝实况后,1127年,撕破金宋联盟,南下攻宋,促成靖康之耻,金宋交战期间,大多数金胜宋败,宋高宗赵构南渡后,1130年上表向金称臣,尽管岳飞、韩世忠打了胜仗,还是弥补不了北胜南事实;铁木真一统蒙古后,便率军南下攻打金朝,攻克中都,于1206年称“蒙古大汗”。之后,西征西亚及东欧诸国,1218年灭西辽,于1227年灭西夏前夕病死。拖雷继位后,采取铁木真“联宋攻金”战略,1234年,蒙宋联军灭了金朝;之后,窝阔台在攻襄阳、重庆不顺时,便派兵将攻入大理国,从西攻到沿海,由于贾似道封锁消息,襄阳守将降元,元军沿汉水南下、顺长江东进,兵围临安,1276年,谢太后带宋帝降元,文天祥等在宋恭帝、宋端宗为相,转战闽、赣、粤,文天祥被俘且目睹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大败,南宋亡,这是北胜南事例;而南胜北就体现在朱元璋身上,元朝末年,刘福通在黄河一带起兵反元,朱元璋也投奔郭子兴义军,建立功业,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收归其众将,1356年攻克南京,以南京为都,然后,先打湖北陈友凉、后克苏州张士诚,南方一统后,1367年,朱元璋用“先下山东、河南、西安,再攻大都”的办法,以25万军队成功地将元朝皇帝逐出北京,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这是南胜北事例,另外一个南胜北就是民国的北伐军在国共合作时,1927年一统中华。
明朝末年,李自成从西安进军,一路上连夺山西、河南、河北,包围北京,1644年迫使崇祯朱由俭自缢景山,这勉强算西胜东,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腐败成风,部下刘宗敏抢陈园园,逼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与李自成反目,山海关一战,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重创义军,之后,拿下北京,清军在多尔衮指使下,一路追杀李自成,1645年李自成被杀,后入川,打败张献忠,虽然南明在南方抵抗多年,但是没影响大局,清朝由沈阳迁都北京,这是北胜南事例。
综合所述,中华之患在于西方与北方,当北方出现强邻且对中国有敌意时,中华的悲剧就出现了,因此,北方的国家越虚弱,对中国就更有利!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