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参展

2024-01-15

 兰州是西部名城,素有金城之美称。 

 我与兰州数次匆匆擦肩而过,这次参加石展。一周时间,算是要与兰州长时间地拥抱,促膝长谈。深入他的府地,拉长他的筋骨,拨开云雾看他的真面目,找寻他的颜值巅峰。 

相比我们宝鸡,兰州还是凉爽,十一点到展会中心时预定的独立展柜被一抢而光,没有了,多亏“石缘梅子”还有李多明会长多方协调,二点多才把石头布展完毕。下午才静下心在这城市走一走,感受他的历史和厚重。 

黄河铁桥,五泉山去过了又去。算是唤醒历史的记忆。黄河奇石馆是否还在,看了看参展的石头,也就减了大半要去的热情,去看不看,石头在心中早已有数。 

和其他城市一样,兰州也是现代化的城市元素占据了满壁江山。而且城市已上山入地的发展,黄河两岸再没有了空间。 

黄河直插心肺,稍不留神就会乏水浇身。 

开车入城之前路边给人的感觉就是急匆匆的荒乱无章。 

城里进来能好一点,但是七拐八拐,在黄河上过来过去,来回绕口地盘旋。高楼林立,人车被无情地挤压在峡谷之中,身感拥挤,而一切都缓缓地川流不息。 

晚上应石友“石缘梅子”之缴我们从城关区穿行大半个兰州城到安宁区去感受“大胡子烧烤”的无穷魅力。其色香味俱全,有几个同样的肉品烤法和调味和宝鸡不同,让我这个喜欢吃烧烤的“烧烤王”垂涎欲滴。管不了自己是客人只管点自己爱吃的。 

“石缘梅子”八十多岁的父亲畅饮黄河原浆生啤。回来时由“石缘梅子”的儿子带我们坐地铁,而后步行到酒店,感受了兰州地铁的凉爽和夜晚的繁华。 

到兰州不到半天,由远到近,由近到里,真正了解了心心念念,时常在耳边萦绕的邻居省会城市兰州,也感受了乡当的热情。 

晚上休息之前石展评奖就在“石界”公布了,六个特等,六十个一等,其余二等若干……   

兰州参展(83日〉 

石展部分评奖结果昨晚“石界”就公布了,评奖的几个评委晚上公布后才知道是和我一起在义乌在山东淄博二次学习的“同学”,评奖前只闻其名来,未见其人到。 

我拿了八方石获二等奖一个,其余名落孙山。 

石展上最高兴的事就是见到了老朋友中卫博物馆的石建武馆长,甘肃的李多明会长,金昌的田吉福会长,石界达人李观云老师,衡阳常宁沈华生同学,中卫淑花老师,和我们宝鸡市观赏石协会的四位领导,平时都是难得一见。 

会员张自强放弃休息时间专程从宝鸡坐火车来参加开幕式,下车等开幕式空档的时间还去黄河边捡石头,他对奇石执着的热爱让我很感动。他两方参展石是我给捎过来的,其中一方“芦苇飞雁”获二等奖。 

天然奇石本就吸收日月之光华天地之灵气独具特质,和人一样,美丑如何分辨评判。只有深入其灵魂的共鸣才能感知其真谛。让专家几个小时来评定难免带着个人的一点我见。 

石展群里对评奖责怪声四起,竟拿出了刀郎的罗刹海市来比喻。我看着笑了。 

人非圣贤,不对评奖的人说三道四,只给自己找原因。 

如今人们的口味普遍太重,而评委们的口味变得越来越寡淡少言,随流入乡随俗,怎么能当好评委。 

而评委评出的结果恰是对“石界”毁灭性的打击。有些石友还提出了天然奇石“裸展”的理念。百家不争鸣,百花不齐放。 

此刻兰州已在我身后,因等八月七号撤展,去周边转转,消磨等待的时光。   

嘉峪关(84日) 

行车七百公里第二次来到嘉峪关,第二次登上了嘉峪关古长城。 

嘉峪关长城被誉为天下第一关。 

当第二次站在雄伟的嘉峪关上,再次感慨他的雄伟壮观和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再次看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奈和心酸。 

为了防御内忧外患,劳民伤财修建的雄关在过去真能起点作用,现如今只能作为人们休闲娱乐参观的笑谈。其古老的功能,在现在条件和战争中可以说是荡然无存。 

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最壮观的还是嘉峪关长城。 

他的前后“瓮中捉鳖”,长城的门,长城的楼,长城的路,长城的墙都是历史的天空和历史的尘埃。 

骑骆驼的游人,赶时间的我们都是这一片空白中的匆匆忙忙的过客。 

空中俯瞰嘉峪关就是这茫茫戈壁中的诺亚方舟。 

我听到了练兵场上的叫阵声,看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落尽,再一次听到了石击燕鸣,领略了林则徐: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走出嘉峪关城,我直奔漫生旺老师的《聚缘阁》石馆。 

《聚缘阁》石馆在雄关奇石城内,面积百余平方而奇石琳琅满目。广西的大画石最引人注目。漫老师选石的眼光独到犀利。 

嘉峪关当地产一种祁连玉和一种红泥石。在漫老师石馆观石品茶是一种享受。更多的是领略了他的经营理念。 

石馆虽在边城,而石头已走向国内外市场,这就是真正的玩石人。 

夜晚和漫老师一帮我熟悉的他们的战友在嘉峪关街头吃烧烤喝啤酒无拘无束,开始后悔自己未当兵。 

曲终人散,走在嘉峪关的街头,夜晚灯火通明,灯火阑珊处:少不入川,老不出关,又在脑海中浮现。 

人间未老人已老,我拿酒瓶当吹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永泰古城(85日)   

    永泰古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景泰县西南 27 公里 处的寺滩乡永泰村,因其城堡形似金龟,故名永泰龟城。 

龟城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记载城周长 1700 多米,墙高 12 米 ,夯层厚 12 18 厘米,城基厚 5 米 。整个城平面呈椭圆形,四面筑有半月形城,城门向南开,门稍偏西,形似龟头。城周有护城河,是一道完备的军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两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城内原有大佛寺、诸神阁、玉皇殿和数道牌楼等古建筑群,在五六十年代被拆除,现存“永泰小学”建成于民国三年,系中西式结合的哥特式建筑。 

 永泰古城从建成至今,经历了四百多年的沧桑,岳镇邦、岳升龙、岳钟琪祖孙三代对龟城的影响,使永泰古城名声远扬。《最后一个冬日》《美丽的大脚》《雪花那个飘》等影视剧片在这里拍摄。 

    永泰古城不收门票,游人来的不少,从外观看是一圈土围墙古城,城门很高,城门上还有一个破败的城门楼子。楼门外面有一个不太大的佣汲湖泊。 

   透过楼门,一个全新的建筑群映入眼帘。他的颜色与众不同,完全折射出金灿灿的黄土。没有高楼大厦,只有矮小的四合小院,走近看可以用一片狼藉来形容。建筑的土墙都是被石头墙根托起,可以看出粗制滥造的痕迹。 

永泰古城是我目前见过的古城中最原始最没落最名副其实的古城之一,只是古的有点寒酸,可能是没有出什么达官贵人,也可能没有出什么富甲豪门,更没有遇见伯乐。商人们只利用他的破败不堪实现自己的影视大全,而没有想给他赋予延续的生命。 

我不知道古城这样的样子想说些什么,还有一些附近的人给来附近的人讲解他曾经的故事,我在裸露的土墙内竟然看到了人类新排泄的粪便。突然间我对游人和古城还有我自己产生了厌恶。突然间就想有逃离的感觉。 

可以看出在四百多年前,永泰古城这里是一个相当繁华的世界。在这过去就是边关的地方,400年前有这么一个古城。足见其当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如今把一个古城放荡经营成如此一种景象,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叹失望,结束返到县城的路上,我看到一个乡政府咄咄逼人富丽堂皇的建筑的样子,我无法释怀。如果当时节约一点,给古城投点资多好。以至于古城不会成为现在的模样。 

看着这残墙断壁,顶无片瓦,天当被子地当床的永泰古城,我默默开车灰溜溜扬长而去。 

历史不能复制也不能忘记,而现实总会被无情地丢弃。 

发展和强大是人类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黄河石林(86日) 

因提前撤展,黄河石林便是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匆匆忙忙而过。 

景泰石友马军堂老总看到我发的信息嫌我去了没有打招呼,我打电话表示了诚恳的歉意。 

先是坐景区的大巴下山,下车后匆匆观看了《黄河石林陈列馆》在陈列馆只是重点看了里面的黄河石展馆,便坐景区观光车去黄河码头,下观光车有八百米的路程要过龙湾村,也没领略其风情特色租了个电瓶车到达渡口。 

人少,渡口船等人不走,出于对羊皮筏子的兴趣就先坐羊皮筏子走一站,坐了羊皮筏子,渡口快艇也就很及时地接力赛,把我接到了饮马沟渡口,很快就进入了景区的核心,而其他人还在那里等船。 

饮马沟渡口到景区顶头也是坐公司观光车一路停两次,让你在重要景区滞留片刻,到了终点我骑马上山来回,整个过程全是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可以说是水陆马“三军”齐上阵。让人回头想想真是上车休息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拍完照转身就跑,真把旅游当逛街买烧饼吃馍。 

就这样匆匆而过,怎么去的怎么返回也耗时四个多小时,虽说景区管理松散,但景区还是值得一看。 

坐车下山就进入了黄河石林区,大巴车就在黄河石林上穿行,而终点饮马沟就是黄河石林的灵魂和精髄也是景区的核心,我觉得黄河石林是大写意的自然景观,其沧桑雄宏,波兰壮观,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不已。 

大自然在这里书写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把山川,日月,河流神奇地安放在这里,龙湾村便是这画卷中的真正活着的灵魂。 

坐村子一位比我大两岁老人的电瓶车,老人自豪的给我讲他们村子的神奇,有汉龙水龙围着村,汉龙就是黄河石林山脉,看像如龙,水龙就是奔腾黄河,真是一个龙。我问老兄怕黄河水泛滥成灾吗?老兄说祖祖辈辈在这里风调雨顺相安无事,我这是杞人忧天了。 

羊皮筏了是用十二个整羊做的,我突然想到十二生肖,突然觉得是十二只羊帶我游黄河,我成了赶羊的活人。划筏子的老兄说划筏子每年要审照,三年要大比武,每只羊皮每月要用二两麻油,加半斤盐水保养,七十二行,行行有精妙。 

黄河石林把我带进了各种想象,观光车司机给我们讲这像十二生肖,那像八仙过海,这是霸王别姬,那是普度众生,而我更多的是觉得像世间百态,你说像啥就是啥,走出黄河石林我自己还没回过神,仿佛我就是走出石林中的石头。 

后来也知道了前段时间发生在景泰的马拉松事件。 

对大自然热爱的同时,更多的是敬畏和尊重。 

我与自然之中,当与自然而然。 

 

(编辑:段庆峰)【审核:莫道】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网站支持